咨询电话:
029-87031795
绿诚集团
LVCHENG GROUP

西安市水务局关于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

28
发表时间:2023-10-17 09:08来源:水土保持技术服务网
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标准地+承诺制”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全过程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水土保持工作。“标准地”实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标准地”内生产建设项目实行水土保持承诺制管理。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全市各级资源规划部门或土地储备机构等部门确定的“标准地”地块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三、全面加强“标准地+承诺制”水土保持工作
1.“标准地”管理机构应依据“标准地”控制性规划在“五通一平”前完成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见附件1),报批准设立“标准地”的同级水土保持审批机构审批。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通过审批后,“标准地”管理机构应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布报告全文,供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使用,并接受社会监督。
2.“标准地”范围内水土保持防治原则要求:
(1)明确区域可剥离表土范围、厚度及数量,提出临时堆存和后续利用方案,实现表土资源最大程度保护利用。
(2)挖填土石方应在“标准地”城市管理等部门的统筹下合理消纳利用,最大限度提高“标准地”内土石方综合利用率,力争实现“标准地”区域内土石方平衡、土方不外弃。确需外弃的,应落实相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3)建设雨水滞蓄利用设施,加大下凹式绿地建设规模,充分提高区域及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滞蓄率,加强雨水综合利用。
(4)区域内形成的地表径流外排进入公用市政雨水管网前应布设泥沙沉淀设施,对雨水和施工期外排水泥沙进行沉淀,最大限度降低泥沙含量。
(5)区域水土流失控制指标在区域规划制约性因素分析基础上,参考《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 6101/T 3094-2020)规定合理确定。
3.推行“标准地”水土保持区域监测。“标准地”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开展本区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从“五通一平”前开始,监测结果供本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使用,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不再单独开展监测工作。
4.“标准地”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在开工前,应按照承诺制项目管理规定办理水土保持行政审批手续,按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定见附件2,报审程序按照市水发〔2021〕526号、市水发〔2023〕79号文件执行。
5.“标准地”内生产建设项目应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完工后投产使用前,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水土保持自主验收报备。
四、保障措施
1.落实主体责任。“标准地”管理机构对区域内水土保持负总责,并做好“五通一平”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标准地”内各生产建设单位是本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应依法依规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义务。
2.依法监督管理。各区县(开发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应与“标准地”管理机构密切协作,加强各入驻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法定程序履行情况和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要创新监管方式,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水土保持监管不缺位、标准不降低。
3.强化宣传指导。各区县(开发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标准地”管理机构应当做好入驻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指导生产建设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各项水土保持义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西安市水务局
2023年7月21日

附件1 “标准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1 综合说明

1.1 区域简况

简要说明区域的由来及其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明确区域建设管理单位,简要介绍区域控制性规划编制、审查及批复情况。

简述区域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规划建设内容、规划年限及开发进度安排、五通一平工程实施计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其他控制性指标。

简述区域地貌类型、气候类型与主要气象要素、土壤类型、林草植被类型与覆盖率、水土保持区划及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情况。

1.2编制依据和设计水平年

简要介绍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编制过程,编制报告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技术资料。

确定评估报告设计水平年。

1.3水土保持敏感因素与总体布局评价

明确区域水土保持限制和约束性规定、规划布局及占地的分析评价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要求或处理方案。

1.4土石方、水量分析与综合利用方案

简述区域土石方挖填平衡分析,明确表土剥离与保护利用方案、土石方调配与综合利用方案。

简述区域水量平衡分析,明确雨水滞蓄与综合利用方案、外排雨水沉淀方案。

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方案

明确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责任主体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简述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防治目标。概述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方案。

1.6水土保持监测

简述水土保持区域监测总体方案,监测时段、方法及内容,监测点位布设方案,明确监测成果要求。

1.7投资估算

简述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列出区域水土保持建设管理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编制费、区域水土保持监测费等费用。

1.8结论和建议

从水土保持角度明确区域建设有无制约因素,简述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包括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土石方调配与综合利用、雨水滞蓄综合利用等方面统筹管理的相关要求。

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特性表

区域名称


设立机构

涉及区县(开发区)

涉及街道

拟开工时间

拟完工时间

占地面积(hm²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土石方量
(万
挖方
填方
借方
余方




重点防治区名称

地貌类型

水土保持分区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²

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容许土壤流失量 [t/(km².a)]

水土流失防治指标体系
防治指标
目标值
预测值
防治指标
目标值
预测值
水土流失治理度(%)


土壤流失控制比


渣土防护率(%)


表土保护率(%)


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


下凹式绿地率(%)


透水铺装率(%)


雨水径流滞蓄率(%)


土石方综合利用率(%)


综合径流系数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水土保持投资
建设管理费(万元)

评估报告编制费(万元)

区域水土保持监测费(万元)

报告编制单位

“标准地”管理机构

法定代表人/电话

法定代表人/电话

通信地址

通信地址

邮编

邮编

联系人及电话

联系人及电话

传真

传真

电子邮箱

电子信箱

2 区域概况

2.1区域自然概况

(1)简述区域地理位置(明确四至范围及拐点坐标),明确涉及的县(区)及街道(乡镇),介绍区域道路布设情况及与周边道路衔接情况。

(2)简述区域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说明规划区域内表土范围与可剥离厚度)、植被、生态环境敏感情况等。

(3)简述区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及所属水土保持区划,涉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及其他水土保持敏感区(明确与本区域位置关系)。

2.2区域概况

(1)总体规划。说明“标准地”设立、总体规划、分期规划等情况,明确区域规划年限、开发时序、进度安排及投资计划等。

(2)说明区域总体用地情况,明确占地类型、占地面积与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3)建设内容与布局。详述区域内各功能区的规划功能及定位、占地面积与用地布局,建设规模,主要控制性指标。明确各功能区块竖向布设、自然标高和规划标高、边坡处理方式。

(4)土石方平衡。根据区域地形现状、已规划路网标高,参照同类建设项目整体布局情况及施工组织,估算区域土石方工程的挖方、填方、借方、余方量,明确区域可剥离表土的范围及面积、厚度和数量,说明临时堆土存放、土石方中转与综合利用等规划情况,编制区域规划情况下土石方平衡流向表和平衡图。

(5)介绍区域防洪情况、雨水排水系统及与周边水系顺接情况、建设用水及调配情况,估算区域规划情况下施工期及建成后降水、径流、滞蓄、利用、外排等数量,计算综合径流系数和雨水径流滞蓄率,编制区域水量平衡表和平衡图。

(6)拆迁(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说明区域拆迁(移民)安置规模、安置方式,专项设施改(迁)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等。

(7)专项规划。说明区域“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以及防洪排涝、绿地系统与生态保护规划情况,包括实施主体、实施时间等。

(8)结合区域控制规划,分析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制约条件。

3 水土保持敏感因素与总体布局评价

3.1 水土保持敏感因素分析评价

根据DB 6101/T 3094-2020第4.2.1条等相关规定,对区域是否涉及水土保持限制和约束性规定逐条进行分析,对无法避让的、有制约因素的应提出调整方案及水保要求。

3.2规划布局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从区域平面布置、竖向布设、土石方调配、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分析评价区域布局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水土流失,提出优化方案。

3.3占地分析评价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对占地类型、数量进行分析。分析评价占地是否符合节约用地、减少扰动的要求,临时占地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分析评价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是否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地表植被;分析评价评估区域各分区、分期占地的合理性等。

4土石方、水量分析与综合利用方案

4.1土石方平衡分析及综合利用方案

分析区域土石方挖方、填方、利用方、借方、余方总量是否合理,提出区域土石方调配与综合利用方案,最大限度提高区域内土石方综合利用率,力争实现“标准地”区域内土石方平衡、土方不外弃。提出表土集中堆放方案,根据区域景观绿化方案及落地项目绿化需要,明确堆存表土的后续利用方向。土石方调运应符合节点适宜、时序可行、运距合理原则;不能及时利用的,应明确临时堆存数量和堆存方案;确需外弃的,应提出外弃消纳方案,落实相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设置弃渣场的应按相关规范对弃渣场进行分析评价。编制评估优化后土石方平衡流向表和平衡图。

4.2水量平衡分析及雨水滞蓄与利用方案

分析区域水量平衡与雨水滞蓄利用情况,包括施工过程中雨水处置、建成后雨水径流滞蓄与综合利用等情况。提出雨水就地入渗补充地下水、拦蓄作为绿化用水或作为景观用水、加大下凹式绿地建设规模的方案和措施,充分提高区域及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滞蓄率,加强雨水综合利用。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地表径流外排进入公用市政雨水管网前泥沙沉淀的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泥沙含量。编制评估优化后水量平衡表和平衡图。

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方案

5.1 防治责任范围

确定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责任主体。

5.2 防治分区

根据规划建设内容、区域功能特点确定防治分区,统计分析各分区基本概况、水土流失特点。

5.3 防治目标

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制约条件分析与优化后的土石方与水量平衡结果,参考DB 6101/T 3094-2020规定,合理确定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5.4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提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构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5.5 分区防治措施布设方案

介绍区域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区布设方案。

6水土保持区域监测

6.1 区域监测总体方案

明确监测主体,确定区域监测总体方案和监测时段,监测时段应与评估区域开发时段一致。

6.2 监测内容与方法

应按照区域建设时序合理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并应符合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规定。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建设进度、扰动土地、弃土弃渣、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

监测方法采取地面观测、实地量测、调查和遥感监测等方法。

6.3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特点,遵循点、线、面工程相结合,突出宏观层面、动态监测相结合原则,确定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方案。

6.4 监测频次

确定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的频次。

6.5 监测成果

按照相关规范明确区域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送要求。

7投资估算

明确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说明人工预算、材料预算、机械使用费等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编制的方法、费率的确定依据和方法,独立费用、水土保持补偿费等费用计取依据及方法。

计取区域水土保持建设管理费、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编制费、水土保持监测费等费用。

8水土保持管理

8.1 建设管理

明确区域建设管理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人员、制度、职责等。

8.2水土保持监测

明确开展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的总体要求,提出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对区域监测成果的使用办法。

8.3生产建设项目管理

说明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后续设计、施工、监理及自主验收等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要求。

明确生产建设项目落实评估报告中土石方调配与综合利用方案、雨水滞蓄与综合利用方案及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具体要求。

附件、附图要求

附件

主要包括规划有关审批文件及论证意见等相关支撑性文件。

附图

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附图:

①区域地理位置图

②区域水系图

③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④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区划图

⑤区域规划总体布置图,包括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图等

⑥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⑦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图

附录2 “标准地”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定(试行)

A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及章节编排

1项目概况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条进行编制,应说明项目用电、水、气等外接情况,明确是否有临时占地。

1.1项目基本情况

介绍项目名称、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与等级、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时段及工期等,其中地理位置要具体到街道一级,并提供项目区拐点地理坐标。简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简述项目所在“标准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报情况、主体工程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和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组成及布置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第b条进行编制,并应有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1.3施工组织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第c条进行编制。

1.4项目占地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第d条进行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工程占地有调整的应说明。

1.5土石方平衡情况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第e条进行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工程土石量有调整的应说明。剩余表土应说明堆存、后续利用的方案,对于弃土(石、渣)要说明去向。明确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报告中表土保护利用方案、土石方调配与综合利用方案的落实情况,提出报区域管理机构审核的要求。

1.6水量平衡情况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第f条进行编制。对项目区内雨水外排情况、与市政管网的衔接情况等进行重点说明。明确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报告中雨水滞蓄与综合利用方案和外排雨水沉淀的落实情况,提出报区域管理机构审核的要求。

1.7施工进度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1第h条进行编制。

1.8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制约条件分析。

定性、定量分析主体设计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达标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


涉及区县(开发区)


涉及街道


涉及“标准地”名称与管理部门


“标准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批复单位、时间与文号


总投资(万元)


土建投资(万元)


动工时间


完工时间


设计水平年


总占地(hm²


永久占地(hm²


临时占地(hm²


土石方量

(万

挖方

填方

借方

余方





重点防治区名称


地貌类型


水土保持分区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²


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容许土壤流失量 [t/(km².a)]


水土流失防治指标体系

防治指标

目标值

预测值

防治指标

目标值

预测值

水土流失治理度(%)



土壤流失控制比



渣土防护率(%)



表土保护率(%)



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



下凹式绿地率(%)



透水铺装率(%)



雨水径流滞蓄率(%)



土石方综合利用率(%)



综合径流系数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投资(万元)




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


其中:新增投资(万元)


基本预备费(万元)


独立费用(万元)


水土保持补偿费(元)


建设管理费(万元)


科研勘测设计费(万元)


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费(万元)


方案编制单位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电话


法定代表人/电话


通信地址


通信地址


邮编


邮编


联系人及电话


联系人及电话


传真


传真


电子邮箱


电子信箱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

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5.1条的规定编制。

2.2防治区划分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5.2条的规定编制。

2.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1.2条的规定编制。

2.4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6.2条的规定编制。

2.5水土保持分区措施布设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6.3、6.6.4、6.6.5和6.6.6条的规定编制。

2.6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6.7条的规定编制。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应介绍主体工程计划工期,明确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分部工程和施工顺序,明确主体工程各施工阶段应完成的水土保持措施,并进行说明。

2.7 水土保持施工要求

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6.8条的规定编制。

3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1编制方法

3.1.1 基础单价。主要说明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设计水平年,人工预算单价、主要材料价格、施工机械台时费的确定方法或标准。

3.1.2 措施单价。主要说明工程单价编制的方法,费率大小的确定依据和方法。

3.1.3费用组成。主要说明费用组成,分部工程、独立费用、水土保持补偿费等的计取依据及方法等。

3.2编制说明与估算成果

应按相关规定列出投资估算总表、分区措施投资表(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分年度投资估算表、独立费用计算表、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表、工程单价汇总表、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总表应按分区措施费、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补偿费计列。科研勘测设计费、水土保持监理费参考相关资料根据实际工作量计列。报告书后应附工程单价分析表。

3.3效益分析

3.3.1 定性描述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对防止施工期泥沙外排和城市内涝等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对人居环境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3.2 定量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预测值。

4实施保障措施

提出建设单位在水土保持管理方面的要求,明确项目开展水土保持后续设计与水土保持监理、应用水土保持区域监测成果、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与报备的具体要求。

附表:

水土保持投资单价分析表

附件:

应包括项目立项的支持文件和其他支持文件(包含但不限于委托书、土地批文或证书、弃土或综合利用协议等)。

附图:

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2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图

4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5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

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出版格式按照办水保〔2018〕135号文要求执行。

B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内容及格式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编制单位:

法定代表人:

报批时间: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涉及区县(开发区)


涉及街道


涉及“标准地”名称与管理部门


“标准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批复单位、时间及文号


项目规模


总投资(万元)


土建投资(万元)


占地面积(hm²

永久:

临时:

动工时间


完工时间


土石方(m³

挖方

填方

借方

余方





取土场

(应填写位置、数量、取土量)

弃土(石、渣)场

(应填写位置、数量、弃土量)

项目区概况

重点防治区


地貌类型


土壤侵蚀模数 [t/(km².)]


容许土壤流失量[t/(km².)]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hm²


水土流失防治指标体系

防治指标

目标值

预测值

防治指标

目标值

预测值

水土流失治理度(%)



土壤流失控制比



渣土防护率(%)



表土保护率(%)



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



下凹式绿地率(%)



透水铺装率(%)



雨水径流滞蓄率(%)



土石方综合利用率(%)



综合径流系数






水土保持

措施

应填写各项措施布设的位置、类型及数量

水土保持

投资估算

工程措施(万元)


植物措施(万元)


临时措施(万元)


水土保持补偿费(元)


建设管理费(万元)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费(元)


科研勘测设计费(万元)




总投资(万元)


编制单位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


地址


地址


联系人及电话


联系人及电话


审批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1封面后应附责任页。

2 报告表后应附项目支持性文件、项目位置图(高清卫星影像图)、总平面布置图和分区防治措施布设图。

3 用此表表达不清的事项,可补充简要说明作为附件表述(简要说明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简要说明:

1 项目简述

简述项目位置、性质、规模、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说明工程建设土石方与水量平衡分析、土石方调配与综合利用方案、雨水滞蓄与综合利用方案及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的落实情况,明确设计水平年。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

说明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制约条件分析、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分区措施布设及工程量汇总。根据《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5.1条、6.5.2条、4.1.2条和6.6条的规定编制。

3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按相关规定列出投资估算总表、分区措施投资表(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分年度投资估算表、独立费用计算表、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表、工程单价汇总表、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明确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依据和计征标准。

4实施保障措施

提出建设单位在水土保持管理方面的要求。

附表、附件、附图要求:

附表: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

附件:

应包括项目立项文件、土地批文、土(石)方协议和其他有关文件。

附图:

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带拐点坐标和拍摄时间的卫星影像图)

2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图

4 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布设图

5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